“杏林” 已成为中华传统医学的代名词, 自古医家以位列 “杏林中人” 为荣, 医著以 “杏林医案” 为藏, 医技以 “杏林圣手” 为赞, 医德以 “杏林春暖” 为誉, 医道以 “杏林养生” 为崇。
代表着祖国传统医学的杏林文化, 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文化现象。杏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不是来自官方导向、 典籍传世、 系统教育或师徒相授, 而是来自民众, 它的社会根源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对真、 善、 美理想永不停止的追求。
“杏林” 体现的是一种价值标准, 包含着 “亲、 善、 诚、 信、 中、 和”丰 富 的 内 涵 ,其 灵 魂 是“ 道 ”与“德” 。凡习医药者必推崇 “杏林精神” , 欲成为 “杏林中人” 。这正是杏林文化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同时也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精神的开宗。
南京同仁堂为继承先人遗志、承传中医文化, 特在 《同仁报》 开设“杏林欣社” 专栏。此专栏的开启旨在建立中医中药发展的高速公路,汇中医学各家学派, 促现代多学科和衷共济 , 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凝聚行业力量、 树立行业形象、引领行业发展, 不断促进中医药事业繁荣进步, 为世界提供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
案例1:精神差、食少、痰多
男性, 87岁, 主因精神差、 食少、 咳痰就诊。患者两年前患脑梗塞, 遗有左侧肢体活动障碍。两周前因右下肢红肿疼痛入院, 疑似为静脉炎。出院后精神差, 饮食日益减少, 每日只喝半杯牛奶, 咳嗽有痰。刻下症状: 神倦欲寐, 呼之能应, 对光反射可, 喉中稍有痰鸣, 四肢无水肿, 舌质淡红苔黄腻, 脉虚滑带数。
考虑患者耄耋之年, 元气不足, 痰浊内生, 素蕴之痰热上犯清窍而发病, 应当益气养血, 清心化痰开窍。
予牛黄清心丸每次一丸, 一天2次, 口服以观疗效。药后一周, 家属告知病情有所好转, 每次能食米粥半碗, 咳嗽亦减少。随改成一天一丸服用, 用药6盒后, 饮食、 精神状态完全好转, 患者基本恢复正常。又拿一盒巩固。(河北秦皇岛妙法大夫)
案例2:高血压
男, 56 岁, 血压高 180-110, 降压药不起作用。舌苔黄, 脉浮数。主诉: 今日心情急躁, 睡眠不好, 二便正常, 治疗牛黄清心丸一丸口服,针灸降压穴双侧, 半小时测血压: 150—90。患者满意, 取一疗程 5盒;
男, 30岁, 突发脑中风, 右手麻木, 不能握拳, 血压160—120, 走路没劲, 舌苔黄脉浮、 牛黄清心丸一丸, 配合输液治疗, 针灸降压药双侧偏瘫穴, 留针半小时, 感觉好多, 手有劲儿了, 医嘱牛黄清心丸一次一丸, 一日三次, 5盒一个疗程。第二个疗程一日两次, 第三个疗程一日一次, 患者一次拿三个疗程。第二天复诊, 血压13—90, 症状基本消失。一周后恢复正常, 牛黄清心丸继续服用。(河北保定康文星大夫)
案例3:眩晕
男, 82岁, 5月1号初诊, 主诉头晕头痛, 站立不稳, 左侧肢体不利, 腿麻手颤, 由老伴搀扶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持续服用降压药, 近几天睡眠欠佳, 突然发病。
刻诊血压 210/110, 面色潮红, 脉玄大, 舌淡红, 苔腻。诊为肝肾阴亏, 虚火上炎, 肝风内动。
处方: 牛黄清心一盒, 每日午时服用一粒, 杜仲降压颗粒早晚各一袋冲服, 脑立清 10 粒早晚吞服。今日复诊, 血压 155/95, 前症几乎不见, 处方: 守前方。(河北秦皇岛郭学章大夫)
案例4:紧张综合征
综合高中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大晕厥过去,胆小心悸。CT, 磁共振检查正常,经县, 市级医院治疗多次症状无明显改变。
推荐服用牛黄清心丸2丸, (承诺无效退款) 第三天患者母亲反映好多了, 又拿4丸。建议; 高考前继续服用。(河北保定)
牛黄清心丸使用经验分享
如果患者气血双亏现象严重,身体虚弱, 牛黄清心丸前期分两次服用, 每次服用半丸, 并且需要准备一碗白糖水, 患者出现颤抖抽搐现象, 即饮白糖水; 随后服用益气养血的药物联合服用。如果患者血压不高, 但有血粘稠, 血脂高现象, 服用大牛后易出现角弓反张现象, 这属于痰瘀阻路, 牛黄清心丸易合用华佗再造丸(或者通痹类药品), 并联合针灸(行针)哪儿僵硬扎哪儿, 颈椎点刺放血. 能起到恢复的作用。如果患者为血压高, 肝火旺的患者, 服用大牛后出现头疼, 血压不降反生, 加配顺气疏肝之药物联合用药, 情况止住。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恢复都很好, 只是口水止不住, 加服归脾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