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务部等5部门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发布,社会各界对老字号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南京新闻综合广播(FM106.9)《葛晶对话》启动了老字号系列专访节目,南京同仁堂作为中华老字号医药企业受邀参加,南京同仁堂医药营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明贤先生作为嘉宾接受专访,畅谈老字号的新发展。
葛晶:南京同仁堂在1995年就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但实际上它的历史远比这更悠久是吗?
高明贤:是的,同仁堂由乐显扬创办于1669年(康熙八年),名字是同仁堂京都乐家老铺,迄今已经355年了,同仁堂由乐氏家族创办,在中国的传统理念上,更讲究宗族传承,从这个角度来说,还有更早的追溯。北京乐氏的始祖是乐良才,他是在明永乐帝朱棣迁都之际由宁波迁往北京的,做一名铃医。(如果按照朱棣正式下诏迁都的时间,1420年来计算,迄今已经604年。这是乐氏家族行医的历史,同仁堂作为商号,可以理解为是乐氏家族医药事业的高光时期)。南京同仁堂开业于1929年,当时叫北平同仁堂京都乐家老铺南京分号。算起来也已经有95年的历史了。1955年公私合营,更名为公私合营南京同仁堂国药号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改制为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目前的厂名)。
葛晶:广大消费者都很认可南京同仁堂的药品,也都知道南同有一条传承百年的古训,可以给大家解读一下吗?
高明贤:“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个古训是同仁堂二世乐凤鸣在编撰同仁堂药目时提出的,这也是对其父亲思想的继承。实际上,这只是古训的一部分,前面还有两句,“遵肘后,辨地产”。(肘后是葛洪先生所著的《肘后备急方》),屠呦呦先生获得诺贝尔奖的青蒿素在这里也有记载。这个古训代表了中医药人的精神和职业操守,获得整个中华医药界的共识,许多中医药企业也在用这个古训。
中药讲究理法方药、强调君臣佐使,很难像西药一样完全标准化。有许多外人看不见的规则和学问。西药看标准,中药不仅看标准,还要看良心。
南京同仁堂是乐氏后裔创办的,理念、精神、古训更是一丝不苟的传承和遵守,这也是创办近百年来,无论哪个时代,无论经历怎样的波折,始终屹立不倒的原因,因为他不仅继承了同仁堂药品、工艺的物质财富,也继承了这种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精神财富。
葛晶:南京同仁堂的药品质量和疗效确实有口皆碑,我们都有听说,好象有十大名药、九大经典、八大特色系列产品,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高明贤:南京同仁堂除了继承了中药经典方剂外,也不断在产品方面发展和创新。现在的主要产品包括,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六味地黄丸、大活络丸、小金丸这些传承经典的产品,也有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剂型、工艺创新的产品,比如羚羊感冒口服液、排石颗粒、乳宁颗粒、止嗽化痰颗粒、黄芪颗粒、遐龄颗粒等。这些产品无论品质和疗效,都是有口皆碑的。
葛晶:刚刚提到的这些产品,我们耳熟能详的安宫牛黄丸,也有一些比较新的产品,南京同仁堂作为老字号,在传承和创新方面有哪些重点举措呢?
高明贤:中医药首先要做好的就是传承,这是对智慧和经验的继承。传承我们的理解是要做到两个字,正宗!正就是确保工艺、药材的一丝不苟,分毫不差;宗就是要达到品质的顶级。
以安宫牛黄丸为例,这个方子最早来自温病学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辩,当时京城闹瘟疫,死了很多人,吴鞠通结合前人的经验创制了安宫牛黄丸挽救了很多人。后来列入了同仁堂药目,一直传承下来。
安宫牛黄丸除了用料昂贵,工艺讲究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学问,比如要包金衣,要吊蜡,而且传统上还要避铁器。
说传承就离不开创新的话题。关于创新,我的理解是新价值,中医药是用来治病和养生的,是服务于人们健康的,所有的创新和发展都不能离开这个轨道。
我们把创新首先理解为中药时代化,依据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疾病谱的变化来创新产品和服务形式,满足人们的在不同时期的健康需求。比如,现在人们物质条件极大地丰富,你会发现心脑血管疾病,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类疾病非常高发,这和现代人的生活状态有关,比如吃得多,吃得好,少运动等。中医药在这类慢性病的防治方面是有独到优势的,应该多进行针对性的产品开发,同时发挥中医药防治调养整体施策的优势。再比如,环境污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多发,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导致免疫性疾病,甚至生殖类疾病也逐渐增多,中医药的创新应该围绕这样的理念进行,发挥自身优势,解决西医西药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新价值。
创新的另一个维度是是效率,现代科学技术一是提高了生产效率,原来卖中药都是药铺、抓方煎药,现在对成熟的产品可以规模化生产,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二是应用效率,比如让传统剂型更方便使用,通过现代的检测化验技术来管理研发和生产,提高药效等。这些算是效率方面的提升,也是创新的一种。再有就是通过临床研究让老产品有新用途。
南京同仁堂也在持续进行产品的创新发展,上面我们提到的一些产品排石颗粒、黄芪颗粒、羚羊感冒口服液等,也是通过与时俱进地创新剂型,改良工艺等来实现创新。包括常见的六味地黄丸,我们也是有专利技术的。
话说回来,创新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种形式和方向,只要遵循新价值和高效率,我们认为就是创新。目前,国家在倡导一些经典方剂的恢复和应用,这同样是创新,而且是制度、理念的创新。
葛晶:国家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中医药在不断拓展应用范围,人们的使用场景也越来越多元化,那南京同仁堂除了中成药生产,还有哪些拓展呢?
高明贤:南京同仁堂等于好药,等于正宗的中药,药品是我们的根本,我们首先是立足把药品做好,让大家可以放心地选用南京同仁堂的药品。
药品是医药健康产业的重要一环,本质上我们是为消费者的健康服务,为患者服务。中医药注重治未病,用现代的话说算是健康管理,我们追求的是不得病或少得病,这就离不开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有调理、养生以及配套的健康产品。中药讲究辨证施治,通俗点说药品要好,还要用得对,病才能治得好,达成这一点就离不开专业的服务。我们有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药品是一翼,非药是一翼。非药就包括了健康产品和以医馆为代表的能提供健康指导和服务的场所。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方面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一是供应链,好的产品除了工艺技术之外,离不开好的原材料,所以有代表性的药材的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是一个方向。二是涉及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根本,也就是中医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药不离医,医不离药,中医和中药的协同发展才是良性发展。南京同仁堂做为代表性中药企业,我们会更加关注并支持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包括对中医药院校的支持,不急功近利,努力让中医药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葛晶:大家都知道,很多老字号都会为如何创新发展而发愁,但同仁堂这些年却在这些年让产品遍布全国,走进了千家万户,能介绍一些成功经验吗?
高明贤:去年底,商务部进行了中华老字号的复评,南京同仁堂顺利通过了这次复评,这是对我们的肯定。同时,我们也看到有几十个老字号企业没有通过这次复评,掉队了,很令人遗憾。
许多老字号企业都遇到过发展困境,就南京同仁堂而言,我们的发展也是历经波折,健康产业在 2000 年到 2010 年是蓬勃发展的黄金期,南京同仁堂是错过的,一直到 2013 年,依然是徘徊在华东市场的区域型企业,品牌优势、产品优势、文化优势都没有发挥出来。
2013 年,我们启动了变革复兴,引入管理团队,修正发展理念,进行模式创新、机制创新、产品策略创新,一直到现在,我们创造了连续十一年不间断的增长记录,成为中药百强企业,这在行业内也是不多见的。老字号企业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独特的产品和技艺,有独到的经验理念。换句话说,他们不缺文化,不缺特色,如果没有发展好,或者是丢失,或者是迷失。丢失的当初祖辈立业的东西,可能是技艺传承,可能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可能是诚信经营的理念。能够传承下来的企业,都离不开诚信经营。迷失呢,是在纷繁的市场环境中没找到方向,现在是需求多元化的市场,各种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乱花渐欲迷人眼,这导致两种情况,一是产品创新和发展模式就没跟上需求的变化,二是假创新,处处跟风又处处跟不上,反而丢掉了自己本质的东西。
其实,谈不上经验,就当建议吧。老字号企业要守好祖辈的智慧和财富,独特的技艺、匠心精神和诚信理念,这是生命力所在。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谨慎且积极的跟随市场变化进行有价值的创新,而实现这些,离不开恰当的人和团队,有情怀,能奋斗,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传统文化。如今的南京同仁堂就是由这样的一个团队引领着发展,我们会持续努力,传承创新,为大家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祝愿老字号企业都能发展的越来越好。